“诉源治理”要重点解决诉讼与非诉讼的关系问题,明确诉前调解的司法确认程序、各调解部门间的工作衔接与信息互动。
据报道,2023年,陕西省渭南市法院一审新收民事、行政案件同比下降6.11%,万人成讼率同比下降3%;民商事案件调撤率为60.79%,同比上升1.38%。升和降之间是渭南两级法院全体干警坚持能动履职,用好“走出去”“请进来”“提上来”“沉下去”十二字秘诀做实诉源治理工作,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果体现。
医谚云“未病先防,既病防变”,又说“上医治未病”。社会治理同样如此,防重于治,要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社会纠纷的发生,使纠纷止于未发、止于萌芽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加强各项法律制度、改革各项体制机制,法治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,但正因为道德约束力量的相对不足,才滋生了虚假诉讼、滥诉缠访、不实举报等突出问题,严重影响了司法治理的效能。“诉源治理”是将治理链条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,通过建立矛盾纠纷诉前过滤网,做密做长社会治理链条。
孔子曾言:“听讼,吾犹人也。必也使无讼乎!”其认为审判的终极目标就是息争止讼。“诉源治理”不仅关注多元化解纠纷于已然,更防范纠纷于未然。一方面,“诉源治理”需要从“以我为主”向“主动配合”转变,将法院调解工作置于社会治理格局中,构建分层过滤、开放融合、网上网下、衔接配套的递进式多元纠纷解决体系。另一方面,在诉讼案件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下,要着力构建以人民调解为支撑平台、以司法为保障、以社会为依托的纠纷解决一体化格局,形成源头解纷联合体。
上医治未病。天下无讼、矛盾皆化是法律人的心愿,诉源治理则是达成这一心愿的重要路径。诉源治理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新形势下的转型,我们要深度思考“诉讼爆炸”的时代背景和演进规律,从诉外和诉内双管齐下深入推进“诉源治理”。如,浙江省温岭市人民法院为加强诉源治理,研发“诉源地图”应用,实现高频纠纷精准识别、智能预警;针对进入诉讼程序的民商事纠纷,该应用将纠纷当事人定位到所属村,承办法官可一键联通村居共享法庭庭务主任或网格员,推动矛盾纠纷化解。
“诉源治理”既包括从源头防范化解纠纷,也包括构建一套行之有效、运转有序的高效解纷体系,通过非讼过滤和诉讼分层两个制度的并联运行,一方面,诉源治理不仅要考虑利益分配,还要考虑双方当事人的经济条件、生活水平、认知能力,进行分层分类处置,充分尊重司法规律,在法治框架内调解;另一方面,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长效性机制,充分考虑调解效率,让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成效评估契合司法资源配置水平,努力通过调解节省司法资源。
“郡县治则天下安”,基层是国家治理的重心,是奠定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。“诉源治理”是推进国家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,必须依靠基层组织和群众力量,避免和减少纠纷,促进纠纷通过前端防线有效化解和过滤,引导纠纷向诉外分流,最终构建梯度型治理机制。“诉源治理”要重点解决诉讼与非诉讼的关系问题,明确诉前调解的司法确认程序、各调解部门间的工作衔接与信息互动。加强和推进诉源治理和多元解纷,是一场“润物细无声”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,必将对国家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深远的影响。